当前位置: 首页 > 陈琳茜2023 > 本市信息 > 慧心共筑,衔接成长 ——记温州市陈琳茜“名师送教”工作室(第三期)第32次活动

慧心共筑,衔接成长 ——记温州市陈琳茜“名师送教”工作室(第三期)第32次活动

浏览量:30|发表日期:2025-04-21|来自:


慧心共筑,衔接成长

——记温州市陈琳茜“名师送教”工作室(第三期)第32次活动

2025年3月29日,楠溪德育大讲堂(第五十九期)活动暨温州市陈琳茜“名师送教”工作室第32次活动在线下、线上同步开启,一场聚焦“小初衔接”的专题研讨精彩上演,为老师们带来诸多启发。

杨琴琴老师呈上主题班会课《现在就出发 道路自信每一步》,课程设计精妙绝伦。环节层层递进,依循中国速度发展之路、中国科技富强之路、中国精神复兴之路有序展开;体验逐步递升,“时间轴体验”之旅让学生真切感受中国速度变迁,从绿皮火车的拥挤到动车的高效,“双边会谈”则使学生直面中国发展困境,情感与思想随之升华。最后引导学生设计未来职业名片,启发他们思索如何助力中国复兴梦,完美实现价值内化。

 

杨磊老师的点评讲座《主题班会优质课:从构思到出彩的策略密码》同样干货满满。结合实例解码班会课六大核心要素——“主题-学情-情境-交互-活动-研磨”,强调主题是班会内核,“热、小、新”选主题原则引人深思,如《奥运里的中国梦》等案例,展示如何大处着眼、小处落笔,让价值观教育水到渠成;学情分析要层层深入,情境与活动设计相得益彰,为班会课设计指明方向。

邵奕涵老师带来《赋能成长,衔接未来——搭建六年级毕业生平稳过渡的桥梁》,助力毕业生做好衔接准备。

董兰芳老师的《小升初:孩子心理变化的“解码“与应对》则聚焦小升初孩子心理,剖析其自我意识增强、自尊心变强,易逆反、敏感、承压等特点,提醒家校携手应对。

 

学员们学习之后,感触颇深,纷纷记录下学习心得。

听了董兰芳老师的主题讲座《小升初:孩子心理变化的“解码”与应对》后,我感受颇深。

第一,孩子的自我意识增强了,他们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感受和需求,希望得到更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,可能会与家长产生意见分歧,导致沟通障碍。

第二,孩子的情绪波动较大,比如面临升学、环境改变等多重压力,孩子可能会出现焦虑、不安、自卑等情绪,表现出浮躁、难以静心做题等情况。面对情绪变化,大人要敏锐察觉孩子的情绪变化,及时给予关心和支持,可带孩子进行散步、听音乐等放松活动,帮助缓解压力。

小升初是过渡阶段,孩子需要时间适应和成长,家长要保持耐心,对孩子充满信心,相信他们能够克服困难。(朱海燕)


本次培训,不管是杨琴琴老师的课堂展示,还是杨磊老师的专题讲座,都让我更真切地感受到了上好一节班会课的不易,以及上好一节班会课所带来的影响之深远。

在杨老师的课堂上,学生在两个大的活动体验中实现了认知的提升和情感的提升,对于小学高段的孩子,发展的价值认识扎扎实实地在活动中走进他们内心深处了。

杨磊老师的讲座,通过对她自己参与设计的几节主题班会课的剖析,让我看到了一节优秀的主题班会课,它的主题落脚点要小,角度要新,内容要热。联系教学实际,不就是如此吗?我们的主题话题选择其实就是学生近期在学习生活中的“痛点”,是学生发展的成长点,也是引领他们价值观形成的主要方向。而后续的内容中,通过介绍“学情-情境-交互-活动-研磨”等几个方面,构建起完整的班会课程框架。(傅莉媛)


这次专题研讨学习对于我来说就像在工具箱里点亮了一盏灯,让我重新审视主题班会的设计艺术。杨琴琴老师展示了《现在就出发,道路自信每一步》的精彩课堂,杨磊老师的详细点评和讲解,教会我们如何将宏大的德育目标拆解成可触摸的生活棱镜——从一片落叶谈生命教育,借一支断铅讲同窗情谊,在课桌缝隙里照见责任担当。

最触动我的是"切口要小、挖掘要深"的底层逻辑:当班会主题真正扎根于学生的真实困惑与生活细节,那些看似平常的"小切口"便能如剥洋葱般层层剖析,让价值观教育不再悬浮于说教,而是自然生长在呼吸着的日常里。

原来好的教育设计,就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集体叙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。(王丽君)

工作室更多活动详情,请关注下方二维码。